河南省医药院附属医院 > 乙肝专区 >

肝病患者为何必须戒酒?庄淑英医生深度解析酒精对肝脏的危害

文章来源: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点击数: 61直接咨询

 在我国,饮酒文化源远流长,但很少有人意识到酒精与肝病之间的密切关系。对于已经患有肝脏疾病的患者来说,戒酒不是可选建议而是强制要求。为此,我们专访了资深肝病专家庄淑英医生,她将从医学角度详细解释为什么肝病患者必须彻底告别酒杯。

一、酒精代谢加重肝脏负担

庄淑英医生指出,人体摄入的酒精约90%需要通过肝脏进行代谢。在这个过程中,乙醇首先被氧化为乙醛——这是一种比酒精本身毒性更强的物质。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肝细胞反复暴露在高浓度的乙醛环境中,如同让工人持续接触有害化学品而缺乏防护措施。更糟糕的是,许多肝病患者的肝脏已经存在基础损伤,此时继续饮酒无异于雪上加霜。

临床数据显示,每天饮用超过80克纯酒精(相当于两瓶啤酒)的人群,发生酒精性肝炎的风险增加3倍。而对于已有病毒性肝炎或脂肪肝的患者来说,即使少量饮酒也会显著加速病情进展。这是因为受损的肝细胞处理毒素的能力下降,导致有害物质在体内蓄积。

二、酒精与肝病的恶性循环

“很多患者误以为只要不喝醉就没事,这是极大的误区。”庄医生强调。事实上,酒精不仅直接损害肝细胞,还会干扰肝脏的正常修复机制。它会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,减少ATP合成;抑制蛋白质合成,削弱肝组织的再生能力;破坏肝窦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,加剧炎症反应。这些变化共同作用,形成“损伤-修复不佳-再损伤”的恶性循环。

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酒精会改变肠道菌群组成,增加内毒素入血的风险。当这些毒素进入门静脉系统后,会激活库普弗细胞释放大量炎性因子,进一步加重肝脏损伤。这种由酒精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,往往是导致肝硬化的重要推手。

三、戒酒带来立竿见影的好处

研究证实,完全戒酒后几周内就能观察到积极变化:转氨酶水平开始下降,肝脏脂肪含量逐渐减少,纤维化进程得到遏制。一项针对早期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随访研究发现,坚持戒酒5年以上的患者中有近40%实现了组织学改善。即使是晚期肝病患者,戒酒也能显著延缓疾病进展速度,提高生存质量。

庄医生分享过一个典型案例:一位丙肝合并酒精依赖的患者,在严格执行戒酒令配合抗病毒治疗后,不仅成功清除了病毒,还逆转了部分肝纤维化。这个案例生动说明,去除病因因素后,肝脏展现出惊人的自我修复潜力。

四、特殊人群更需警惕

某些基因多态性会影响个体对酒精的敏感性。例如携带ALDH2突变的人群,由于乙醛脱氢酶活性降低,更容易积累有毒中间产物。这类人在饮用同等量的酒后,遭受的肝损伤远比普通人严重。此外,女性因为体内水分比例较高、胃黏膜保护作用较弱等原因,相同饮酒量下受到的伤害也更大。

五、实用戒酒策略

  1. 明确目标:写下戒酒理由并张贴在显眼处,时刻提醒自己;
  2. 替代饮品:用无酒精饮料、花草茶代替惯常饮用的酒类;
  3. 社交技巧:参加聚会时主动选择非酒精饮品,学会礼貌拒绝劝酒;
  4. 寻求支持:告知家人朋友自己的决定,加入戒酒互助小组;
  5. 专业帮助:必要时可咨询心理医生获取行为干预指导。

庄淑英医生最后郑重提醒:“对于肝病患者而言,每一滴酒都是穿肠毒药。无论处于哪个疾病阶段,彻底戒酒都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。只有远离酒精诱惑,才能给肝脏创造休养生息的机会。”她呼吁广大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,用决心和毅力守护生命之本。

公安备案号 41010202002751